偏心
清明連假回家時,跟媽媽一起弄潤餅材料,我隨手拍照上傳家裡的群組,抱怨說:「為什麼媽媽每年都要準備苜蓿芽?這個食物又不好吃,我跟哥哥都不愛吃啊!」
結果沒回家的姐姐回覆說:『因為媽媽喜歡吃苜蓿芽啊。』
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,有些淡薄卻是一種自我保護。
– – –
姐姐大我六歲、哥哥大我五歲,他們倆人雖然只差一歲,感情卻不好,據說小時候打打鬧鬧;姐妹相伴、同性別的共通話題理應比較多,但我小時候跟姐姐的感情卻也不融洽。
媽媽曾轉述姐姐童年時哭著說過的一句話:「爸爸疼妹妹、媽媽疼弟弟,都沒有人愛我。」
小時候很常陪姐姐一起去逛街。
彰化是個沒有百貨公司的地方,而員林最熱鬧的一條街叫做光明街,她帶著我可以逛一整個下午,不斷地試穿衣服、買衣服……看著她欣喜換穿衣服、喜悅看著鏡中自己的模樣,年幼的我其實充滿迷惑,不懂姐姐為什麼要這麼注重外表?打扮自己太累了吧,尤其是為了取悅別人。我寧願自己待在家看漢聲小百科,也懶得去在意這些事情。
可是對姐姐來說,她或許非常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、哪怕不是來自家人也沒關係。
我從來沒想過我的自信奠基於何處,她的自卑又從何而生。
不論自信與自卑,對應於我人生尚未起過什麼大風大浪,媽媽常感嘆姐姐人生的運氣是如何不順遂。
– – –
成年後在故鄉之外的城市定居,我過著屬於自己的安穩生活。周末偶爾回家,有時會跟兩個姪女一起玩;大的4歲、小的3歲,說是玩、其實過程中更多是身為大人的我必須扛起照顧他們的責任。
有時候大姪女會大聲哭鬧、或是做些刻意的事情;並非她真的有情緒,而是她想要被關注,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。
我在想,是因為我忽略了大姪女?我是不是也犯下跟爸媽類似的錯誤,太過偏心小姪女了?
2-3歲的幼兒正處嬌憨年紀,牙牙學語最是可愛,好像很多時候,我的確比較關心小姪女。
直到有次帶他們去小學校園裡玩,行經一處遊樂區,我看見四個輪胎半埋在遊樂場地面,靈機一動、指引她們兩個人玩起了爬輪胎的遊戲。
大姪女身高較高,已經具備獨自攀爬、轉換手腳位置、再溜下來的完整能力;可是小姪女手腳還太短,她只會爬溜滑梯那種輔助性樓梯,面對輪胎這種不規則高度,她小小身軀努力了半天也不得要領。我心想,這畢竟是小學校園裡的玩具,小學生早就具備這能力,但對3歲的幼兒來說,太勉強了吧?
我請大姪女示範爬一次,要小姪女學姐姐爬。小姪女手腳並用向上攀,卻依然上不去。我在旁邊看著她,最終決定幫忙一把,伸手稍微支應她、給她一點點力量協助。沒想到第二次再嘗試,小姪女已能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輪胎。
大姪女開始她自己的挑戰,一個輪胎接著一個地爬與溜。但我擔心小姪女還需要人幫忙,寸步不離地跟著她,擔心她不熟練,可能爬不上去或是摔下來。
就在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爸媽當初的心情是什麼。
年長的大姪女與年幼的小姪女,我並沒有偏愛誰。
大姪女她已經有能力自己挑戰並完成遊戲,即使沒有我跟著她,她也安全不受傷,我確保這件事情後才放她獨立;然而小姪女那短手短腿,要是不管不教她、她可能永遠都爬不上輪胎,也可能爬到一半摔下來受傷,她年紀尚小,依然需要我的保護,所以我才格外照看她。
以前當大姪女還是2-3歲的時候,我也用相同的保護程度對待她,只是她在妹妹出現的時候,忘了自己以前也曾經年紀小,只是眼看著妹妹為什麼都能夠得到大人們的關心?大人們為什麼都不再如以前一樣全心關照自己,兩相比較,產生了疑惑甚至是不平衡。
媽媽好像也為自己辯白過,只是她不知道如何跟姐姐開口,反倒向我解釋:「手心手背都是肉,我哪有偏心;小的就比較需要人照顧,我又有什麼辦法?」
– – –
會不會老大的不平衡,正是來自於:曾經他獨享過這麼一份專屬的愛,面對與第三者的分享,必須學習用新的角度去面對?
手足存在的本質其實只是增加親代的基因多樣性,還有提供生存競爭以篩選出最優秀的子代繼續繁衍,什麼要給老大有個玩伴、家裡比較熱鬧、前世情人云云,都只是大人美好的想像罷了……光是照顧者的精神和體力就要競爭了,何況是其他有形無形的資源。大人也常常會投射自己的排行心情在一樣排行順序的孩子身上,或是想要介入子女之間的紛爭調停,覺得自己有義務維護兒女的感情和睦。
面對手足之間的競爭,我們唯一能做的,是和每個孩子建立獨特專屬於他的感情,讓他們欣賞自己、不需要和別的手足比較。
– Hung Shuen Jen
成為大人並不代表擅長多工處理,當大姪女完成輪胎挑戰,我忘記要稱讚她、已經看做理所當然;在小姪女辛苦了半天終於爬完一顆輪胎,開心溜下的時候我才讚美小姪女好棒。
可是小姪女發現眼前沒有姐姐,她回過頭去發現姐姐又從頭開始挑戰第一顆輪胎,趕忙跑過去也想加入姐姐。我不知道大姪女有沒有發現,在妹妹的世界裡,姐姐就是神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