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二代的期望值
(本文寫在2021.5月疫情爆發前)
一般去公司上班的日子是吃自己煮的便當,但如果在家工作,因為家裡沒有微波爐,要覆熱的話稍微麻煩,例如得同時用電鍋跟瓦斯爐,還因此得再洗鍋子。
於是黑貓提議:在家工作的話乾脆一起去外面吃飯吧!可以把握機會去吃商業午餐,有些餐廳會提供一些優惠的午間套餐。
大約在七年前離開某份工作,當時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:上司會請他帶的人一頓離職飯,所以我提完離職、壓定日期後,上司第一件事情就是笑咪咪地問我:「有沒有什麼想吃的餐廳呀?這是由你決定的喔。」
我選了「月之義大利麵」這家餐廳,戰戰兢兢把列印出來的菜單拿給上司後他說沒問題,我本來自告奮勇要統計人數跟訂位,上司擺擺手說:「這個不是你的工作了,交給我吧。」
當晚很多同僚還有一些職場上交到的朋友也都一起來吃飯,老實說工作的期間我沒有特別覺得跟大家很親密,不知道為什麼,當他們聽到我要離職、知道有這頓飯, 紛紛說要一起來,而且他們幾乎得自費、公司只補貼一些些;那天剛好也是我工作的最後一天,下班後大家一起搭計程車到餐廳,席間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,飯後下起了小雨,我跟大家告別後獨自離開,最後回到家卻想不起來那家餐廳的滋味到底怎麼樣,實在有點五味雜陳。
– – –
多年後突然想到而再訪餐廳,是我跟黑貓一起去吃午間的商業套餐。
發現只要加100元就可以升級套餐,有餐前麵包、湯/沙拉/甜點三選二、咖啡或茶飲,我腦中第一個冒出的念頭居然是:
「啊,那時候的離職飯,應該要中午來吃的,這樣上司跟其他人都可以省一點錢!」
一邊看菜單一邊跟黑貓講這件事情,他笑著說,對上司來說沒差吧,而且中午來吃離職飯、吃完又繼續回辦公室工作,聽起來就不夠浪漫。
– – –
這次我總算好好感受到這家餐廳的用餐氛圍,恰好又被安排在靠近窗邊的位置, 陽光斜斜灑落、襯著桌上的蘭花,不管是餐點、服務的節奏感,整體來說很令人享受。
吃完飯走去洗手間的路上,聽到鄰桌有人說:她的小孩考上S大了,一邊問著其他同為S大畢業的同事以前的就學心得、鄰近生活機能等等,我陸續聽到片段討論。
飯後跟黑貓去遠企的city super買了橘色哈密瓜切盤,順道在附近散步消化;我提到這件事情,跟他說:「認真想想,一個小孩考上S大學,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。」
他不以為然:
「可是我們都是S大畢業的,你有覺得難嗎?我覺得還好。對我們的小孩來說,應該也還好吧。」
我說:
「不能這樣講,我們覺得不難是我們,跟小孩無關。而且你想,對小孩來說、他天生在學歷的期望值可能就被設定得很高,難道他不會有壓力嗎?」
他想了想:
「這樣說也是有道理。想來真是不公平,我們的父母幾乎啥也沒做,他們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,自己的小孩平白無故就考上S大了。」
想到以前認識一個長輩,是X大畢業;初次聽他介紹他的小孩時,他很驕傲地說:「我的女兒跟兒子也都跟我一樣讀X大,是我的學弟妹!」
當時一聽備感溫馨,可以當自己父母的學弟妹,真棒;結果現在想起來卻覺得,那對姐弟真是輕鬆,因為這標準不是最高、就算真的考不上更好的大學,也還是可以很自在地跟別人說:「我是我父母的學妹/弟,我們都是X大畢業的喔!」
黑貓轉而無情批判我的八股思想:
「官二代、富二代都可以無腦繼承,況且人家第一代錢賺得很多,根本也不會在乎這種事情,台灣社會向錢看齊就夠了;只有學一代會鑽牛角尖在乎這個,以為錢不重要、學識才重要,但學二代與否,終究還是得靠小孩自己的努力。」
我們倆其實也只是地位平凡的學一代,放眼去看身邊的醫師朋友們,他們的小孩才叫壓力大。就像很多波波、儘管bg堅強但始終被看不起,他們其實也不是心甘情願墮落當波波;背後遣送小孩出國的,都是醫師父母們恨鐵不成鋼的心情。(我這麼辛苦爬到主任,位置都準備好交棒了,結果你跟我說你考不上台灣醫學系?)
– – –
前幾天跟哥哥通電話,他告訴我兩個姪女長大後也想要跟姑姑一樣讀S大,電話中傳來大姪女稚嫩的聲音說:「姑姑~我要跟你一樣讀S大!」
小姪女也搶著跟電話說:「我也要!我要去讀#$%#$&!」
她還太小,說話臭拎呆,沒人聽懂她要去哪。
當時我只覺得天真可愛,未做他想。
卻沒料到過了幾天後,跟老家媽媽通電話,她興致勃勃告訴我,家裡大人都會跟姪女們「介紹」我的求學歷程。
姑姑讀某某國小、某某國中、某某女中、某某大學……
然後小孩們彷若知道大人想要聽什麼答案似的,舉手回應:
「我以後長大也要讀某某大學!」
那樣豎起的牆,對小孩來說是鼓勵還是壓力?
這個答案,我也不知道。
(本文完)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