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錄,  教育_職場,  觀點

學生與制服

最近看到國高中生的制服政策即將放寬,改成開放便服、但不廢除制服,對於這個改革方向覺得十分讚賞。想穿制服的人還是可以穿制服,不想穿的人就可以自由選擇、不用擔心被學校以服儀規定來懲罰,當然,最希望的還是總有一天學生制服被廢除,幫家長省下買制服的錢,畢竟,用自己的衣服當制服最划算,既不圖利廠商又環保。

其實當亞洲國家都還規定學生要穿制服時,歐美多數國家從小學生就開始穿便服上學了(某些貴族學校除外);如果制服漂亮還算花錢消災,但有的學校制服卻是醜到天怒人怨、材質也差,穿制服對小孩來說根本是在懲罰他們。

當我還是小學生時,都是繼承姐姐哥哥留下來的制服,即使尺寸不合或看起來老舊,為了幫家裡省錢,沒有我反抗的空間;直到五年級,學校被雷打到般地突然改版冬季外套,班上同學陸陸續續買了新外套,唯獨我是少數整天穿舊外套的人。媽媽的算盤這樣打:新外套再穿也只剩三年,買起來實在不划算。我雖然不介意,班導卻特別打電話跟媽媽說:身為班長的我如果也不穿新外套,她很難跟其他同學或家長交代。媽媽怕我被霸凌,只好丟掉算盤、帶我去買新外套;為了確保未來三年都穿得下,她堅持不能買太合身,一定要稍微大一點;結果穿了新外套的我,就像偷穿大人衣服一樣,肩線、袖長、衣長都過大、穿起來超彆扭,基本上那件外套就被我拿來應付升旗或放學典禮時的衣服,平時能不穿就不穿。那時我深深覺得,規定學生穿制服,根本是一件圖利廠商、折磨家長跟小孩的事情。

況且在台灣炎熱的天氣條件下,多數學生制服的襯衫設計跟材質,穿起來並不舒服,一件材質不適合學習、設計不好看、壽命又有年限的衣服,卻每年都強迫家長學生購買,一到畢業就得丟棄,十分不環保。

以校外安全角度來說,學生假如穿著制服,很明顯會成為有心人士的目標;校內安全本身有賴於校園本身空間跟門禁的管理,跟學生是否穿制服也非正相關。雖然有人提出:「學生如果不穿制服,壞學生做壞事的時候就不能馬上識別或發現。」但是,制服又不是刻劃在身上的東西,做壞事的時候,把制服脫下來不就好了?以辨識的目的性來說,效果十分有限。

也有人說,如果不穿制服,有的小孩就會全身穿名牌衣服上學,這樣貧富差距更加凸顯、會輕易被看出來,而且學生就會因此花很多心思在穿著上,而不是專注唸書。可是掩耳盜鈴根本不會解決問題,貧富差距即使沒有制服顯現,光是透過文具、鞋子、手機、玩具等,只要一個小孩想要炫富、整個社會都能幫助他、根本阻擋不了;重要的是老師跟家長有沒有正確引導小孩的價值觀,適度給予小孩物質,這是根本上的教育問題,而不是制服就能影響的價值觀;就算穿上同樣的制服,那也只是表面上與暫時假裝大家都很平等,掩耳盜鈴真的太可笑。

至於花心思在穿著上,對於真的想花心思的青少年來說,即使只有制服,也一定還是會挖空心思、拿著制服去外面修改長度做各種變動,反而樂觀來說,制服實在是太醜了,有時候大改造也還是浪費錢、浪費資源,與其變相考驗學生的創造力,不如從源頭開始就給他們發揮創意的空間。

台灣的學生制服先天設計不良,一直以來的文化又習慣把學生當成嬰兒:只要一心接受長輩對於服裝的要求就好;對長輩來說,學生只要好好唸書,不要放心思在穿著打扮上,結果放眼望去滿街的穿搭風格,完全就是悲劇。學生們從小學到高中,被制服束縛住整整12年,不知道如何穿搭、更不知道美感為何,到了大學突然解放,結果所有大學生的標準配備三寶就是:系服、高中運動短褲、夾腳拖(或藍白拖),絕望到令人想哭,這難道不是這個社會、跟國家欠學生的一個公道?

探討了省錢、環保、安全、貧富差距與美醜,最後想探討的是某些病態的社會價值觀。

高中時讀女校,有次教官上課說:「接到民眾的電話投訴,說放學時間看到我們學校的學生穿著制服、跟男校學生狀似親密走在路上,希望我們宣導一下。」
然後她停頓了一下:「雖然我很無言,但身為軍人,我只能來跟各位宣導..就…盡量不要穿制服走在路上,至少這樣別人就不知道你是哪個單位。」
聽完後全班都笑出來,完全明白教官的話中深意。

其實制服並非無用,在成人世界裡,制服的用途常是提供給專業人士、或執法人員在執行勤務時,能夠給民眾安心感、並透過容易辨識的手段來增加執行勤務的方便性。但對於小孩來說,被強迫穿制服,以人權的角度,只是一種不被尊重人格的威權壓迫。

這其中病態的價值觀在於,人們對於「學生」所強迫施加的角色想像。

學生就是要有學生的樣子
即使是青少年,也不能夠在乎自己的外表,只能夠埋頭唸書
學生就是要有學生的樣子
不能夠談戀愛、不能夠做唸書以外的事情

以上的學生,是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與兒童
(甚至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小孩大學畢業之前也是相同標準)

就為了這些病態的想像與規範,大人們強制要求學生穿制服,讓他們被套進這個顯而易辨的囚服,一旦有人違反想像或規定,就方便人們舉發:「這個人,穿著學生制服、竟然不做學生的本分,我知道他的學校,我要去抗議、我要去通報!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子!」

這種病態的價值觀跟狹隘的想像力,其實也不只投射在學生身上,對於某些職業、不管有沒有穿制服,這些思想其實一直存在於某些人腦中,所謂佛要金裝、人要衣裝,所有這些假裝出來的表象,只是那些人為了方便自己的想像,卻毫不尊重他人個體的自由與尊嚴。

開放便服這件政策的改革,說到底關乎「尊重」二字,卻恰恰展示了許多人連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的面貌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