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錢觀與記帳(下)
對於儲蓄的建議,有人說:「不要先花錢再存錢,而是先存錢再花錢。」
這句話對我來說毫無啟發可言,因為過去我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不花錢,除了必要的投資,其他賺的錢我全部都會存下來。
然而在 金錢觀與記帳(上) 中提到,有次被學姐提點:「要學著花錢、理解消費,那也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樂趣。」我開始練習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,只是成長得很緩慢;到了去年、2018年底,我嘗試設下一個新目標:慢慢改變花錢模式,透過決定一個預算,然後就規定自己要把那個額度花光。否則即使帳戶裡數字增加,我依然常常覺得自己很窮,想要改變這種窮人心態。
第一步:從記帳開始
其實記帳並不只是記錄花的錢,重要的是先編列預算,每天持續記帳,到了月底、就能夠審視整個月的花費明細,到底把錢花在什麼地方,然後以此去做下個月、甚至是整年度預算的調整。
第二步:記帳工具
像我跟黑貓是兩個人共同生活,有些家用的支出按個人收入的比例分配,雙方財務狀況也是對彼此透明(但不能干涉彼此的計劃或喜好);對我們來說,需要有一份文件能夠共同編輯,如果用excel表做明細,太慢而且太不方便了,推薦用google文件,雖然還是得用電腦操作比較快速,但不管是單獨使用、還是雙人或家庭使用都很適合;直接線上開一個試算表來記帳,可以先列出一年的總表、接著按月份來設分頁,已經過了的月份可以先隱藏。除了共同編輯各種金錢預算及開銷之外,還能註解花費項目是什麼。兩人若同時在線上還可以用試算表聊天,融入美國青少年次文化。
第三步:如何編列預算
其一,在欄位中列出薪水、以及生活中各個預計支出的項目,最後一欄的存款就是薪水減去各項支出;最初設預算的時候,或許會不知道要怎麼抓才合理,可以用原先的生活模式、先稍微抓個大概的數值,然後評估那樣的支出是否足夠、存款是否滿意,不要設的太寬鬆、但也別太嚴厲,預算到下個月都可以再根據情況調整。
而預算支出的項目,舉例來說,我列出的有日常買菜費用、costco花費*、外食費用、居住花費(含水電網路等)、交通費、投資費用、個人進修費用、治裝費 、旅遊費用、奢侈品花費(含玩具或雜貨)這幾項;前面幾項都是生活相關、預算通常固定,而從進修費用後面開始的幾項則是生活樂趣,一年會有總預算、但每個月編列不同額度。
第四步:每個月底審視記帳與適度調整預算
其實也不用等到月底,在接近月底時,通常就可以先大略知道這個月的花費成果如何,如果發現某些項目花太多、就要注意,但如果看到某些項目達成率太低,也可以把握機會想想有沒有想買什麼東西。
在預算的模式下,我買東西的思維逐漸變成:想買一個東西→是什麼分類項目→還有多少預算→預算足夠就買、預算不夠就先不買,如果真的很喜歡、就列入下個月的待買清單,只是我也發現,在預算考量的情況下,還是會優先買最喜歡或需要的東西,有些物品想一下覺得其實還好,放下它也不那麼遺憾了。
總結
審視今年到九月為止的記帳,在各個消費項目列出預算真的很有幫助,例如看到A項目花太少錢、下個月就可以多花一點,B項目花太多,下個月就控制一下,整體來說都很符合目標,減少無目的亂花錢,卻採購了許多真正想買的東西,久而久之也會幫助建立自己的消費模式及習慣,原來這就是記帳的優點。(缺點是每天都要花個5-10分鐘回想消費記錄)
原先列預算的時候,我有設立一個儲蓄的目標,但現在看才發現,即使我今年買了很多高單價的東西(過去的我不太可能這樣購物),但照著這個模式下去,今年我預計的儲蓄、也還是比原先的目標多存了三成,希望能夠繼續維持下去。
– – –
*costco費用會特別列出來,是因為有時候採買沒注意、就會買下過多的食物、尤其是零食回家;但最後總是吃得很辛苦、也捨不得丟棄,覺得這樣過度消費也算是一種浪費。其實想吃的時候,去小型超市購買一次所需的份量就足夠、也比較健康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