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錄,  睡前故事

英文口音

當舊曲子學得差不多,我開始尋覓找下一首要學的鋼琴曲,一度考慮韓劇《天空之城》的We all lie,為了評估難度於是聽了很多版本的改編。聽到Bada演唱的版本時,聲音跟技巧都十分令我驚艷,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她是以前韓國第一女子演唱團體S.E.S的成員之一;正當我感覺挖到寶、想看留言找知音,評論卻出現一堆批評她英文口音不標準、不正確、不好聽的評論。

這個似曾相識的現象,讓我想到以前在德國認識的一個朋友,我們同是亞洲人、非英語為母語者,他所曾經跟我聊過的往事。

– – –

在求學時代接受過完整演講訓練的他,有次想要代表班上去參加英文演講比賽,而有另一位同學因為小時候曾在美國短暫生活過,發音是美國腔調,就也想參加;於是老師擬定了演講主題,讓兩個人準備後各自發表,最後由同學投票決定。

他寫好了演講稿並作了充分的準備,完整地進行完演講;但另一位同學上台後卻結結巴巴、連收尾都沒有就下台了。他才明白對方並未受過演講訓練、也缺乏上台的經驗。

沒想到投票完,大家決定讓那位英文口音純正、沒有母國腔的同學參加比賽。

我很詫異、他苦笑著說,最初看到投票結果的時候,他更傻眼、心想:「如果只是追求口音,隨便抓一個美國路人上台演講,也可以?難道非母語人士講英文、就一定無法勝過母語人士嗎?」

他很難過、但也只能選擇接受。比賽當天他還是找出時間旁聽,不意外地看到那個同學抽題後一陣慌張,在台上依然結結巴巴,緊張地講完不能算演講稿的幾段話,就狼狽地下了台,什麼名次也沒有得到。但最後得名的幾個同學,更不意外的是演講內容好、口音也接近英美人士的同學。

從那之後,他的心境轉變:他並沒有想要特別改變自己的口音,而是選擇把時間投入其他鑽研語言的學習。

– – –

據我所知,他的英文就是各種檢定都能考逼近滿分的程度,日常應用無論信件或是課堂討論也都非常嚴謹,甚至遇到談判狀況,他也遊刃有餘、能夠處理得很好。

我以為這種經驗算是創傷的一種,他卻搖搖頭說,以前還是學生時難免會討厭同學,直到多年後回頭看,其一那是老師的問題,因為演講是一種專業演出,應該由專業判斷讓誰去參加比賽,而不該交乎不懂專業的同學來投票,不過老師也是人、沒有人是完美的,他不覺得怪罪老師就可以讓他好過。這更讓他去思考:是不是亞洲學生對英文口音的腔調,真的如此在乎?好像發音標準就代表英文很好?(尤其在他的國家,刻板印象更嚴重,大家的英文口音普遍都帶母國腔調)

最後他笑著告訴我,其二是當時他老師的英文也非母語人士腔調,平時並不受到同學的喜愛,這樣看來、老師其實也算受害者之一;況且他自己憑良心說,學生時代的自己,也曾比較喜歡口音接近英美人士腔調的英文老師。要等到他自己在國外生活後,才意識到這種認知其實太單一。

我們並不是在英語系國家唸書,因此能接觸到各國的人、大家同樣都是非英文為母語者在相處;在歐洲時,會發現大家的英文也都沒多標準,甚至有時候不同國家的講話、會因為各國各色而感覺聽起來很有趣。但他們看起來完全不因此自卑,大家都是大方的講。

課堂上各國的學生討論時,亞洲的學生通常像肝一樣沉默,不敢主動發表意見,直到老師點名、才敢慢慢地表達意見,然而他們只要願意講、往往也都是很棒的看法,亞洲學生並不是沒有想法,問題點多半是:他們太害怕了─

害怕自己的口音不道地
害怕自己英語講錯
害怕別人覺得自己英文不好
害怕別人發現自己不是英語為母語者

等等,英文就真的不是我們的母語,講得不道地、講錯、講不好,這些都是天經地義,不是嗎?語言只是用來溝通的一種工具,只要慢慢地說、用心地聽,一定都能夠溝通,不會造成任何阻礙,真正重要的、從來都是溝通的心意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