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包君的化身

金錢觀與記帳(上)

理解消費跟學習儲蓄,其實分別是兩項議題;第一次體認到所謂金錢觀,是我十二歲的時候。

當時我們跟表親一家出門,表親的小孩跟我同年齡、我們感情很好;中午時間兩家一起到一家牛肉麵店用餐,同坐一張圓桌;我家的習慣是一人點一碗牛肉麵,爸媽點大碗、我點小碗,然而當餐點都到齊後,我卻注意到表親一家的點餐方式跟我家大不相同,他們點了乾拌麵、不同的湯、還有各式各樣的小菜,桌面上幾乎放滿,對比我家這邊單純的三碗牛肉麵,顯得豐富許多。

回家的路上,媽媽在車裡跟我說:「你看他們家很浪費,點了那麼多小菜、最後都沒有吃完;而且在外面餐廳點小菜多貴呀,那些小菜我們回家都可以自己做、很容易。人在外面,能夠簡單吃飽就好。」即使我心裡也很想吃那些小菜,但我依然覺得媽媽說的話很有道理,浪費食物總是不太好;可是話說回來、如果控制份量得宜,那樣搭配各種小菜的用餐方式、或許是另一種享受?這些話我當然沒膽跟媽媽說,畢竟付錢的人是大人,我只要能夠吃飽就好,做為一個小孩我很認份、不會隨便情緒勒索大人。

過了十幾年,爸媽賣掉原先他們靠自己買的舊房子、並在市區買地蓋房,我在求學過程中從來沒有需要自己賺錢,上大學的學費與生活費也都由爸媽全額資助,即使打工過幾次,也是因為興趣考量;然而我跟表親小孩一向要好,我知道他家情況慢慢變得不好,一直都跟奶奶同住在鄉下,而他出社會後為了自己還學貸、必須非常努力工作,直到幾年後才終於還清。

要到我自己工作幾年後,才明白賺錢真的不容易、而財務管理與投資規劃更難。我一直記得童年的牛肉麵事件,長大後回首,當初表親家經商賺很多錢、有能力過著好日子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如果有餘力去做點規劃,或許後來就不會把錢都花光、甚至連累小孩;而我父母鐵血般的金錢教育,卻養成了過度節儉的我,以前我從來不知道”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下去”的那種喜悅是什麼,因為在購物之前,我會思考非常久、拼命地質問自己:「買這個東西的意義是什麼?用途是什麼?我會用它用多久?」直到確認真的有需要才買,幾乎很少享受過關於消費的喜悅。(尤其我最喜歡網購,因為可以讓我徹底地想個三天三夜,毫無時間成本概念)

有位學姐就曾告訴我:「有時候也要跟喜歡花錢的人在一起,不要都跟只會存錢的人在一起,去理解”消費”是怎麼回事。」 我明白她的意思,並不是要我學著把錢都花光,她只是看不下去、我一個好好的人,卻把生活過得一點樂趣都沒有。

我很感謝爸媽辛苦大半輩子、節省開支,就為了給我們一個安穩的家。不過現在的我,偶爾外食的時候,很喜歡點一碗小的牛肉麵、挑選幾樣自己喜歡的小菜,這樣的一餐就是一種享受;最重要的當然是不要浪費、吃多少點多少。而日常開銷我也編列了預算,消費與儲蓄的平衡,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情。

下一篇再記錄今年記帳的心得。金錢觀與記帳 (下)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