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,  非典型遊記

泰國:中南半島的幸運兒

上篇 柬埔寨:吳哥王朝的嘆息 提到暹的崛起與吳哥王朝息息相關,本篇則簡述泰國及一些緬甸的歷史。

西元13世紀,泰國第一個王國:素可泰擺脫了吳哥王國的控制,於昭披耶河畔立國;14世紀,阿瑜陀耶王國藉由貿易日益壯大,取代了素可泰、之後更是攻破吳哥首都,結束吳哥王國。這就是泰劇《天生一對》中的阿瑜陀耶王國,又稱大城王國,是泰國歷史上繼素可泰後的第二個王國。

然而,阿瑜陀耶王國後繼與西邊的緬甸,陸續打起了泰緬戰爭 (又稱暹緬戰爭);之所以說陸續,是因為這場系列戰並非僅有一次,而是一直從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,持續發生了很多次;最後一次戰爭,阿瑜陀耶古城被緬甸的貢榜王朝攻破,緬甸軍隊在佔城期間,持續焚燒毀壞了大部分佛寺與建築,並且俘虜了3萬泰人;阿瑜陀耶遺址距離曼谷車程約1.5小時,至今還可以看到戰火後的殘破與歷史痕跡。

– – –

緬甸戰勝後仍持續佔領阿瑜陀耶,直到1767年11月,清軍大規模入侵緬甸,先前清朝跟緬甸本來就有恩怨,只是前兩次開戰時清朝都打輸;諷刺的是,緬甸當時已把主軍派去打阿瑜陀耶,也就是說,清朝連緬甸的二軍都打不贏,玻璃心的乾隆簡直快氣死,趁著發現緬甸跑去東邊打暹邏時,趕忙發動第三次清緬戰爭;沒想到,這次緬甸已經攻破阿瑜陀耶,發現清軍又來犯,決定撤離暹邏、把主軍調回去專心對抗清軍。緬甸與清朝的戰爭,直到延禧攻略男二:傅恆率兵出征的第四次戰事後才告終,因為雙方打到後來都累爆、大家只想停戰,尤其是緬甸人,他們即使理論上打得贏,可是剛打完暹緬戰爭、又接續清緬戰爭,整個吃不消;另一方面,清軍已損失約2萬兵力跟許多軍備,鼻子摸摸開始要求和談;緬甸其實是佔據上風,卻一時短視近利答應。最終兩國在西元1770年正式議和、互贈禮物,最衰的人是小可憐傅恆,他回到北京不久就病死了。不要臉的乾隆還沾沾自喜,把清緬戰爭列入他十全武功之一。

其次衰的是緬甸,戰勝阿瑜陀耶贏了面子,結果清緬戰爭議和,緊接著又因為鄰近印度、被英國盯上後開戰;英緬戰爭打了3次都輸給英國,成為英國殖民地長達約120年,起初還非常羞辱性地受英屬印度管轄 (以英屬殖民地來說,難道這是緬甸人英文沒有很好的原因之一嗎);被殖民期間,緬甸不但財富與自然資源被英國搜刮,連政治系統也被英國人衝康,埋下了日後緬甸內戰70年的種子。緬甸理論上曾是強國、雖然是殘暴恐怖又陰險的那種,但歷史看來卻衰到爆炸 。假如沒有英國涉入,現在中南半島的霸主可能是緬甸、而不是泰國。

– – –

最幸運的是暹邏,緬清相爭,達信 (Taksin) 從中得利,既擺脫了緬甸的統治,又在清緬戰爭期間獨立;他從殘破的阿瑜陀耶遷都至吞武里,建立吞武里王國,當時緬甸剛好也撤離他們佔領的蘭納王國 (現今的清萊與清邁),達信因此進一步攻下這個北部盟邦,納入暹邏版圖;然而,吞武里王國僅延續13年,達信晚年時有貴族發起政變,1782年時,另一位貴族通鑾 (Thong Duang,爵號:昭披耶·扎克里 Chakri) 從柬埔寨回軍平定政變後,隨即發起新的政變,並處決達信與奪權;他自稱拉瑪一世,遷都曼谷,建立扎克里王朝 (又稱曼谷王朝),該皇室一直延續至今。泰國在中南半島上,是唯一沒有被西方列強殖民的國家,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泰國皇室,更是全世界最有錢的皇室。(全球Top3富有皇室:第1名泰國-400億美元;第2名汶萊-200億美元;第3名沙烏地阿拉伯-180億美元。上述詳細資產數據非精準估算)

根據泰國《冒犯君主法》,不可在泰國人面前批評泰皇與皇室,2016年有媒體負面評論新王,泰國總理因此警告可能起訴BBC,人權團體指控,軍政府是假藉名義、趁機拘捕反軍政府人士。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:What happens when you criticize the royal family in Thailand (當你批評泰國皇室時會發生什麼事),內容指出:“When you say the king can do no wrong, it is wrong. We should not say that.” (當你說國王做的都是對的,你就錯了。我們連這麼說都不應該。) 另外,風傳媒在「我們為何還需要國王?」泰國新冠肺炎危機升,泰王滯海外遭批不顧疫情 提到,現任國王拉瑪十世:瓦吉拉隆功長年旅居德國(慕尼黑),去年5月登基後依然時常待在海外,還修憲擴權與通過新法,國王不需指派攝政代理人就能出國,並能直接控制王室資產管理局內高達400億美元的王室資產。說實話,我覺得他很融入德國,並且也是真心愛那裡吧,別墅位於巴伐利亞風景優美的某湖畔,堪稱泰國利正赫。

– – –

之前從未了解過中南半島的歷史,讀完柬埔寨、泰國、與些許緬甸的歷史,才知道他們競爭也如此激烈;泰國宗教盛行,佛教徒眾多且極度虔誠,或許就是歷史太過殘暴,皇室又不能隨便批評,假使沒有宗教作為心靈寄託,苦難的百姓根本難以獲得在生活上的心靈安定與希望。

先前看亞爾斯蘭戰記,漫畫中講述的就是各國的交戰與奪權,並且特別探討到王者們的存在與決策;《天生一對》劇中的角色泰半為真實人物,後世的評價卻是看誰怎麼寫、他們就會變成人們口中的善與惡。例如阿瑜陀耶的那萊王,他接受外國人在此安居樂業、尊重基督教信仰,更重用希臘人Constantine Phaulkon;然而,劇中的康斯坦丁·華爾康被演繹成壞人,有人說,這是為了要合理化後來發動政變奪權的帕碧羅闍,畢竟他就是下一任書寫歷史的君王。

『那爾薩斯大人,後世的人會如何評價亞爾斯蘭殿下所做的事呢?』
「要視結果而定。」

「如果殿下將來是個成功的國王,就會被評為”寬厚、有信義的人”。」
「如果他將來是個失敗的國王,那就會被評為”不顧諸侯勸告,強硬推行改革,受到情緒干擾而做出錯誤判斷的人”吧。」

「目前還不知道會變成哪一種。」
『一切都要看結果嗎……真是嚴格呢…』

「王者是很辛苦的。會受到後世評價的,並不是他想做什麼,而是他成功地做了什麼…重點不在於”抱持著什麼樣的理想”,而是”為世上帶來了什麼樣的現實”,人們會藉此判斷他究竟…是名君還是暴君,是善王還是惡王。」


– 《亞爾斯蘭戰記》10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在下方幫我按 5 次Like、也歡迎留言給我,謝謝你行動上的支持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